首页>  海外资讯  >婚恋答疑

河南女嫁德国男撑起一片天!

这是一对特殊的夫妇。她34岁,河南中牟人;他65岁;来自遥远的德国。7年前,他们相识、相爱,并且走在了一起。结婚后,他失业在家,而她撑起家庭的经济来源。由于母语的不同,他们夫妻之间一直存在着沟通障碍。后来,懂得三国语言的儿子,充当着父母的翻译官。这个家庭,这对夫妻,如果这是不真爱,什么是真爱?来源:《郑州晚报》
 

爸爸是德国人,妈妈是中牟人。(图片来源:《郑州晚报》)
 

不被看好的异国恋情
 

“遇见格律格尔·贝恩德前,怎么也想不到会与一个外国人结婚。”7月20日,34岁的杨新英在中牟县自由新村社区三居室的家里,谈起自己的婚姻,眼睛里流露出幸福的光芒。
 

2007年,杨新英27岁,在山西长治县一超市当收银员。那时的她,长发及腰,皮肤白皙,笑容灿烂,是许多小伙子追慕的对象。

同在长治,58岁的贝恩德是一家外资企业的工程师。这个来自德国萨克森州白水城的中年男子26岁从德国马格德堡理工科大学毕业后,从事着机械制造业工作,由于工作地点不稳定,一直未婚。他渴望在长治这个城市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。
 

工厂与超市相距1公里多,每天下班,杨新英所在的超市是贝恩德的必去之处。杨新英记得第一次见贝恩德身着格子上衣,蓝色牛仔裤,卡其色休闲皮鞋。“看起来像个30多岁的小伙儿,很阳光。”杨新英说。
 

时间久了,两人已熟识。贝恩德会经常邀请杨新英一起吃饭。每次外出,他会为杨新英开车门帮她擦桌子。时间久了,杨新英逐渐被这个异国男人吸引。“长那么大,从来没有男孩子对我如此细心。”杨新英说。
 

后来,两人就在一起了。但由于年龄悬殊太大,杨新英周围的朋友都反对,当她把贝恩德的情况告知家人后,她的父母告诉她,“年龄太大,绝对不行。”但杨新英还是“突出重围”,决然要与贝恩德走在一起。

 

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分工
 

与贝恩德恋爱的那段时光,是杨新英最美好的日子。那时,贝恩德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,她每月近1000元,两人生活充裕。每天,她总会收到贝恩德买给她的鲜花。与贝恩德逛街,遇到好看的衣服,她只要多看一眼,第二天,贝恩德就把衣服买了回去。杨新英说:“那时的我,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。”

 

2008年8月份,59岁的贝恩德被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。之后,两人的生活一下子从天堂跌入了地狱。年底,他们回到中牟结了婚,没有举行婚礼,也没有拍婚纱照。随后儿子杨德华出生了,贝恩德四处找工作,由于语言障碍与年龄偏大,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收留他。一个又一个的压力接踵而来,为了承担起家里的经济收入,杨新英去冷库公司剥蒜。一个小时6块钱,一天下来,能挣50多块钱。同在冷库做过工人的王玲记得,杨新英干活很卖力,别人一天干8个小时,她有时候会干10个小时,甚至更多。“为了不耽误一点儿时间,需要去厕所时,她憋着,一直到下班。”

 

杨新英挣钱养家,贝恩德就在家照顾孩子。2010年,他们的二儿子杨乐乐出生,这无疑又给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添加了负担。杨新英什么活儿都干,去浴池搓背、在建筑工地做小工、当搬运工等,都是力气活儿。很多人问过她,后悔不后悔,她说,路是自己选择的,就要坚持走下去。不过,很多时候,杨新英觉得自己很幸福。结婚7年以来,贝恩德没让她洗过一次衣服、做过一次饭。贝恩德会做很多家常菜,鱼香肉丝、红烧茄子等,都是她爱吃的。

 

每次她外出回家,贝恩德就会把饭菜端到她跟前。“那一刻,所有的辛苦都忘掉了,觉得贝恩德为这个家庭付出的比我要多。”杨新英说。
 

说三国语言的四口之家
 

由于母语的不同,一起生活7年,杨新英、贝恩德夫妇两人的交流还存在着一些困难。贝恩德在中国已有8年的光阴,由于他没有系统地学习汉语,仅会说一些简单语句。
 

两人起初接触,贝恩德仅会几句简单的汉语,两人经常用手势,每天能对上的话不超过十句。为此,会说德语和英语两国语言的贝恩德开始教杨新英学一些英语,他把英语单词写在本子上,教杨新英认识,时间长了,杨新英也会说一些。
 

去年8月份,他们的大儿子杨德华发高烧,当时杨新英远在平顶山,贝恩德一个人在家,当他抱着儿子到医院时,医生听不懂他的话。
 

不懂汉语,给贝恩德在中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。外出买东西,他不能用汉语砍价;坐车,他不能说出自己的目的地。大儿子杨德华5岁的时候,贝恩德就开始教儿子一些德语、英语,他们的儿子很聪明,学得很快,“一个英语单词,读上不到10遍,就能记住”。杨新英与孩子们的交流多用汉语,与丈夫贝恩德交流用英语,而儿子与父亲贝恩德交流用英语或德语。很多时候,她与丈夫交流,彼此无法沟通,儿子就是他们的翻译官。

 

为了名字的统一,在这个家里,杨新英与丈夫被叫为妈妈、爸爸,两个儿子,大的叫哥哥,小的叫弟弟,这些就是他们的名字。
 

“垃圾袋”爸爸的家庭教育
 

在中牟,每次外出,贝恩德总会带上一个垃圾袋,路上看到垃圾他就会弯腰捡起,走一路捡一路。为此,两个儿子给他起了个绰号“垃圾袋”。他引以为荣,“全球气候变暖,与环境污染有关,我们要爱护身边的环境卫生,随手捡垃圾是我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德国养成的习惯。”现在,他的两个儿子受他影响,每次出去也会带个垃圾袋。
 

对儿子的教育,妻子杨新英几乎没参与,都由丈夫贝恩德负责。在她眼里,丈夫对孩子的教育胜过许多中国家长。贝恩德教育儿子的方式是典型的西方教育,让孩子尽情地玩。“每次外出,他总会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,孩子们说去哪里,他就带着他们去哪里,从小就教会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。”
 

大儿子杨德华画画得漂亮,看到哥哥画的画,4岁的杨乐乐也拿起画笔涂鸦,每次当二儿子拿着自己的画要贝恩德评比时,他从来没有说过儿子的画画得不好,他说的都是鼓励的话。杨德华的老师王玲告诉记者,在学校,杨德华与别的孩子有很大不同,“他总是很活泼,喜欢动来动去,大声说话。”

 

每天早上5点多,贝恩德就会起床,他先是把饭做好,7点左右,把两个儿子叫醒,一块儿吃饭。然后,带着二儿子把大儿子送到学校。当问到是否怀念德国的生活时,他说在中国挺好,有妻有子,很幸福,他想永远待下去。每天下午,儿子杨德华放学回家,总会把在学校学到的汉字教给爸爸贝恩德。

 

音乐之声,吴女士与Vald

时间:2023-07-25

我们可以微信了

时间:2023-07-25

双向奔赴的跨国爱情

时间:2023-07-25